半岛全站3月18日,记者获悉,为引导和推动上海市高校主动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结构规模,促进人才供给更好匹配国家重大战略和全市产业发展所需,《上海市强化重点领域人才精准供给 动态调整高等学校招生结构规模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制定出台。
上海将扩大重点产业人才招生规模。该《方案》指出,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引导现有培养规模偏小且缺口较大的强相关学科专业加大招生规模,引导已达到一定培养规模但仍有缺口的学科专业适当增加招生计划。
急需紧缺领域招生规模将有所扩大。围绕上海市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半岛全站、先进材料和时尚消费品等重点产业,元宇宙、绿色低碳、数字经济、智能终端新赛道产业,以及未来健康半岛全站、未来智能、未来能源半岛全站、未来空间和未来材料等未来产业,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制造、生物技术、新能源等紧缺领域,能源交通、公共卫生与医药、养老护理等社会需求强的领域,《方案》也提出了扩大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
研究生教育方面,将统筹发展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新设硕士学科专业以专业学位类型为主,硕士研究生增量计划主要用于专业学位招生。力争将硕士专业学位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加快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布局,显著增加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
从主要目标来看,到2026年,上海将建立健全学科专业结构和招生规模调控联动机制,推动适应市场需求的学科专业招生规模持续扩大,理工农医类专业招生占比进一步提高,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分类发展更加协调,支撑“2+3+6+4+5”产业招生规模明显扩大,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更加匹配。
从2023年到2026年,理工农医学科门类硕士研究生招生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理工农医专业门类本科生招生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提升电子与信息、交通运输、装备制造半岛全站、土木建筑、医药卫生等高职专科专业大类招生规模,从2023年到2026年,理工相关专业大类在校生规模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
除了招生规模的动态调整,创新重点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也是重中之重。《方案》明确,将聚焦服务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所需人才,引导高校打破院系、学科专业壁垒,联动校、企、政资源和力量,汇聚一流学者与产业专家共建学科专业与实践基地,实现跨学校、跨学院半岛全站、跨学科、跨专业教学与管理,引导相关专业学生深入了解掌握相关产业基本知识,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