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站11月22日,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59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74人。与之前公布的1238位有效候选人相比,当选率约10.74%。
其中,广东共有8人成功当选,包括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清华大学、深圳医学科学院颜宁,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何宏平,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郑海荣,华南理工大学韩恩厚,深圳大学李清泉,广州大学邢锋,广东省毒品实验技术中心(国家毒品实验室广东分中心)刘超,占广东有效候选人约17.39%。
从整体情况看,2023年共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59人。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0人,化学部10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1人,地学部8人半岛全站,信息技术科学部8人,技术科学部12人。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4.7岁,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65岁,60岁(含)以下的占90%。女性科学家有5人当选。院士队伍的学科分布和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本次增选后,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共873人。
中国工程院方面,2023年共选举产生院士74人,院士队伍的学科分布和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0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0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9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8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8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8人,农业学部10人,医药卫生学部11人,共涉及43个一级学科,覆盖了院士增选指南中学科的78.2%。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8.2岁,最小年龄48岁,最大年龄76岁,60岁(含)以下的占81.1%。本次增选后,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共978人。
例如,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院士是我国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鼻咽癌诊治专家和研究型医生;清华大学、深圳医学科学院颜宁院士从事与疾病相关的重要膜转运蛋白、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结构与工作机理及膜蛋白调控胆固醇代谢通路的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郑海荣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成像理论、技术与仪器系统,磁共振与超声波新技术系统;广东省毒品实验技术中心(国家毒品实验室广东分中心)刘超院士则是DNA检验方面的专家。
广东此次新增多位医学相关学科的院士,离不开广东多年来对医疗健康产业的重视半岛全站。
去年8月发布的《广东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提升科技创新和生物安全能力。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加强国家和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规范管理,推动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成为国家和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半岛全站,争取创建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推动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建设,打造医疗卫生科研创新高地半岛全站。
在今年11月10日举办的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会上,广东公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珠澳联合推动卫生健康深度合作、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创新发展等塑造健康湾区十大案例,展现出粤港澳大湾区在医疗健康产业上的生机活力。
此外,土木类、材料科学、矿物学等领域也开花结果。深圳大学李清泉和广州大学邢锋当选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李清泉院士从事动态精密工程测量创新理论和自主装备研究,该领域是测绘、土木、信息等学科融合的国际学术前沿;邢锋院士则是混凝土方面的研究专家半岛全站。近年来,广东在智能建造方面也引领全国之先。2022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通知,公布了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名单,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入选。2021年发布的《广东省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现代化建造方式和组织模式要广泛应用,实现从生产型建造向绿色型、智慧型、服务型建造转变。新当选的两位院士,将为广东智能建造领域增添助力。
华南理工大学韩恩厚院士毕业于东北大学,长期从事腐蚀机理、耐腐蚀材料、腐蚀控制技术、工程结构与装备腐蚀服役安全评价与寿命评估研究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已在核电、飞机、管道、电网、船舶、航天、汽车等多领域应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何宏平院士毕业于南京大学,从事矿物学研究,在矿物表面作用、矿物生长理论和矿物资源利用等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提出早期地球活性氧源于矿物表面反应的新认识,发现矿物纳米晶粒堆砌生长的新机制,创建了矿物性能调控和稀土绿色开采新方法;推动了矿物学理论创新与学科融合发展,为稀土和黏土资源的绿色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总体来看,此次广东新当选的院士契合了广东当前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他们的当选也将为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增添有生力量。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