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站近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公布了北京市2023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审批结果。北京友谊医院急诊医学科获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并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
北京友谊医院自建院初期就成立了急诊室,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1994年急诊科成立。2001年在国内首次提出急诊“一站式”服务、“院内120”,率先成为集急诊流水、抢救、留观、病房、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为一体的、建制完整的急诊科,为推动急诊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2017年6月,医院整合全院急救资源半岛全站,成立了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为急诊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半岛全站。目前,已形成以消化系统急症救治及中西医结合为突出特点的、具有专科领先水平的急诊救治体系。
北京友谊医院急诊医学科团队实力雄厚、人员梯队合理,体现年纪轻、学历高、职称高、干劲足的特点。科室共有医护人员278人,医生中高级职称占39%,中级职称占33%,以中青年为主,55岁以下人员占95%,为科室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半岛全站。近年来,医院为急诊医学科全职引进了北京市心肺脑复苏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春盛教授,非全职引进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中国人民解放总医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姚咏明教授,形成了涵盖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专家团队。急诊医学科在王国兴主任的带领及李春盛、姚咏明、谢苗荣教授的帮助下学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临床诊疗能力、人才队伍建设及STEM排名不断提升,并成为北京市医学会急诊分会、北京医师协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单位。
按医院“三区一部”总体规划,科室分西城、通州和顺义(在建)三个部分,已开放抢救室、留观室、监护室和急诊病房300余张,是全市规模最大的急诊科之一。科室拥有先进的抢救、治疗和监护设备,包括床旁胃肠镜、有创/无创呼吸机、有创血液动力学监测、床旁血滤机、亚低温治疗仪、床旁超声等急救设备。科室年就诊量23万人次,抢救2万余例,抢救成功率达到92.3%,随着通州院区二期项目和顺义院区开诊,科室的医疗服务能力将再创新高。
消化系统急症诊疗是北京友谊医院急诊医学科的主要特色,占全部危重症患者的45%。科室依托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平台,多学科协作、全方位治疗消化系统急危重症。开通全市唯一的24小时消化系统疾病绿色通道,建立消化道大出血急诊内镜治疗时机和方式的评价体系,消化道出血痊愈率达99.4%。急性化脓梗阻性胆管炎多学科治疗(内镜、介入、超声)从患者数量到治疗效果均处于全市领先地位。科室在五大中心基础上,在医院各专科的协助下,已开通以急性消化道出血为代表的19条绿色通道,每年挽救2000余例患者的生命。
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友谊急诊的突出特点。尤其是我院首创的“通腑”疗法在急危重症的救治中得到了发扬光大,该疗法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所取得的经验已写入谢苗荣教授于2021年牵头撰写《急性胰腺炎急诊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被推广应用。急诊科已获批4项中西医结合方向的国家自然基金,临床和基础研究正在紧张进行中。
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诊疗流程。科室通过与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系紧密合作,医工交叉,建立以急诊症状学为中心的辅助决策技术和急危重症预警评估体系,规范临床路径、提高诊疗效率。
急诊医学科在5年内牵头、参与制定、修订临床指南、专家共识、行业标准共37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专著5部。急诊科STEM排名在2022年已上升至全国第26位,占据全国急诊医学的学术制高点。科室依托中国和以色列政府合作项目“中以应急急救培训中心”,每年举办2次国际间学术交流,已为全国培养一百余名应急急救人才。
七十年来,急诊医学科始终秉承“留住生命,奉献年华,让生命在我们手中延续”的科训半岛全站,在恪守“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解除病痛”的理念,赢得了了广大患者、家属、同行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和好评。科室建立以来共获得50余项荣誉称号,其中2018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工人先锋号”,2020年获评“北京市模范集体”半岛全站。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获批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科室将在医院党委的领导下,在全院各专科的支持下,一如既往,开拓进取,为科室的学科发展迈上新台阶、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急危重症救治而全力以赴。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