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站原标题:学科建设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助推共同富裕华南农大兽医学院:科技自立自强守国门
黏菌素是人类抗击超级细菌最后的防线药物。我国调整兽用黏菌素政策3年后,黏菌素耐药率已从2016年的高峰锐降约90%。这与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教授刘健华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的贡献密不可分。
原来科学界认为,黏菌素不存在可水平转移的耐药机制,养殖业曾将黏菌素作为生长促进剂大量使用。刘健华长期深耕兽医、医学交叉学科基础研究,她连年带队监测,发现动物源性细菌对黏菌素的耐药率逐年升高,有养殖场出现了异常高的耐药率。“会不会已存在可水平转移的耐药机制?”刘健华带队研究发现了可水平转移的黏菌素耐药基因及其功能,并联合其他团队论证了其临床危害。2015年底,成果在《柳叶刀传染病》刊发后,中国与欧盟等多个国家、国际组织出台政策,限制黏菌素的使用。
华南农大兽医学院自创办以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攻关动物疾病诊治、综合防控等关键核心技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近年来,兽医学院更是坚持“四个面向”,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发展需求,做强传统优势学科,做精国家战略急需的学科,打造强农兴农科技创新体系,院企协同助推畜牧业健康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广东常住人口达1亿多,饮水安全事关重大。隐孢子虫和贾第虫是饮用水主要监测的两类寄生虫,也是用水安全的重大隐患。原来饮用水寄生虫病原检测的试剂、设备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且无法精准检出寄生虫的种类、来源。华南农大兽医学院教授冯耀宇、肖立华团队以问题为导向,研发出原水、饮用水共患寄生虫病原的新型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试剂、设备都实现国产化,成本还降低超过90%。该方法更能精准检出寄生虫是否属于共患,还能追踪、溯源其动物来源,从而指导相关部门精准保护水源安全。目前,国际水协会已将其作为对隐孢子虫进行分子检测、溯源的标准方法。
人类、动物共享同一生态系统,新发、再发人类传染病75%以上的病原体来自动物。华南农大兽医学院践行“同一世界、同一健康”理念,努力发挥兽医在动物源头防控共患病的重大作用,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我院以评价改革为抓手,引领全院师生直面共患病等公共卫生挑战,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形成求真务实的科研价值观。”华南农大兽医学院党委书记严会超表示,学院着眼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布局科研主攻方向,持之以恒地加强基础研究,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在祖国南大门构筑起守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铜墙铁壁。
近年来,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态势良好,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华南农大兽医学院各自研发出防控效果出色的疫苗,作出了重大贡献。华南农大兽医学院教授廖明、亓文宝团队研制出的“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等系列禽流感疫苗,对水禽、家禽等多种靶动物实现全覆盖,抗原匹配度高,华南生物公司将禽流感疫苗产业化,2020年销售额超3亿元。兽医学院教授郭霄峰研制出狂犬病双G基因新型灭活疫苗,副作用更小、免疫原性更强,推动了兽用狂犬病灭活疫苗国产化。兽医学院针对共患病等动物重大疫病研发出多个新型疫苗,效果出色,《动物重大疫病疫苗生物合成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得到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
兽医学院教授杨世华在国际上率先研制5种基因突变猴及模型,模拟人类自闭症的SHANKS基因突变食蟹猴的子代揭示了基因突变可遗传,开启了研究人类自闭症发病机制、精准治疗的新阶段,成果在《自然》刊发。杨世华还建立了模拟人类重症地中海贫血表型的动物模型等。这些成果支撑了兽医学院开创比较医学新方向,为兽医学科服务人类健康开辟了新领域。
近年来,华南农大兽医学院围绕基础前沿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开展长期稳定研究半岛全站,硕果累累。2016年以来,兽医学院共主持691项课题,包括103项国家级别科技项目、121项省部级科技项目,到账经费近4.5亿元;所主持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兽医学院还依托科研成果半岛全站,打造学科智库,科学防控新冠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等多项智库成果被国家相关部门采纳,为国家出台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相关法规提供了决策参考。
原来受制于合成工艺长、成本高、收率低等技术难关,我国动物专用抗菌药物创制能力不足、新品种匮乏。部分养殖场曾大量使用人类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华南农大兽医学院刘雅红教授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半岛全站,牵头攻克了多个兽药合成工艺和新制剂研制中的“卡脖子”技术难题。
难关破,新药出。刘雅红带队研发出国家二类新兽药沃尼妙林原料药和微囊制剂,长效头孢噻呋注射液等制剂,所主持项目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近年来更是厚积薄发,团队骨干研发了头孢洛宁、泰地罗新等新兽药和制剂,获得4个二类新兽药证书。
近年来,华南农大兽医学院按“产业问题、理论创新、核心技术突破、产业化推广应用”的层层递进思路,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联合企业研发9个新兽药产品,授权发明专利39件。多个自主研发的兽药产品代替进口产品,并出口国际。
广东4个猪场2.4万多头仔猪相继出现急性腹泻等传染性症状,很快病死。华南农大教授马静云协同其他团队联合攻关,迅速将元凶锁定为猪的新型冠状病毒这一新病毒,该病毒不会直接感染人类。团队联合将其溯源到蝙蝠,追溯发现其他地区以前也偶有发病。马静云团队指导病发猪场从源头做好防控,阻断传播,这轮疫情被控制在4个猪场内。研究成果在《自然》刊发,有效指导了其他地区防控该病毒。
防治两手抓两手硬。兽医学院教授李守军带队研发了高通量基因芯片检测技术,以及系列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分子检测技术,大幅提升了奶牛炎、牛结核病的临床检测能力。该成果助力挽回2000多万元损失。近年来,兽医学院着力提升动物临床多发疾病的防控、诊疗能力,加强实验动物标准化模型等研究,强化产学研集成。
“学院瞄准传染病防控治疗等我国养殖业健康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根据学院学科所特、科研所强,集中科研优势力量努力攻关,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华南农大兽医学院院长冯耀宇表示,学院聚焦重大需求加强前瞻部署,支撑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快速突破的就抓紧推进,要久久为功的则提前部署。
近年来,猪瘟病毒变异,很多疫苗有效性降低。兽医学院教授陈金顶带领团队研发的动物新型防控产品,可增强猪体免疫功能,清除猪瘟病毒,助力疫病防控。2019年3月半岛全站,华南农大作为5家获批单位中仅有的高校,成功获得“国家非洲猪瘟区域实验室(广州)”资质。该实验室努力攻克非洲猪瘟检测技术、综合防控等难关,其中《养殖场(户)生物安全检查评价指引》已在中南六省广泛应用。为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兽医学院专家团队走遍全国家禽和生猪主产区,开展了215场高致病性禽流感、非洲猪瘟防控技术等讲座,培训近4万名农技人员和养殖户。
从8000元创业崛起为市值约2000亿元的养殖业巨头,与华南农大“联姻”是广东温氏集团成功秘诀之一。从1992年开始,华南农大与温氏集团共同探索“责任、权力、利益、科技、人才”五捆绑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实现了教授、企业、学校三方共赢。
温氏集团还成为共同富裕“强引擎”,仅2016年至2019年半岛全站,就帮助近10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学院助推温氏集团等‘三农’企业做大做强,服务生物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院企协同帮带更多乡亲走上共同富裕路。”冯耀宇表示,近年来,华南农大兽医学院与企业共建产学研用融通发展的兽医科技创新体系。
沃尼妙林对多种动物细菌感染性疾病疗效显著,但原来依赖进口。华南农大兽医学院科研团队与温氏大华农等企业协同创新,将沃尼妙林国产化。沃尼妙林及制剂治疗约千万头仔猪,销售额过亿元。兽医学院与温氏大华农从最初的技术合作,升级为共建科研平台、协同育人等,温氏大华农快速崛起为行业领军企业之一。
华南农大兽医学院在温氏模式的高原上,将“大华农模式”打造成产学研合作的新范式,并创新性地推广到华南生物等多家企业。兽医学院以技术成果为基础,构建人才共享机制,孵化了华南生物等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敏锐捕捉市场需求,院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联合攻关关键技术、集成转化成果。院企还共建科研、育人、社会服务平台,实现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的优势互补,促进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2016年以来,兽医学院与企业合作研发8个疫苗等产品,经济效益超50亿元,转化、咨询服务到账经费1.3亿元。
华南农大兽医学院构建了国家、省、企业、乡村四级联动的技术服务队伍,助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学院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仅在近5年,就科技下乡、服务“三农”1375人次,为广东1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提供精准解渴的技术服务。
“我院还协同行业领军企业,通过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承担课程教学、享用科研教学平台等,循序渐进地以校内外实验实训平台为依托,科教、产教融合培养卓越兽医人才。”严会超表示,兽医学院参与的《基于“三本位”理念,协同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改革,荣获国家级别教学成果一等奖。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华南农大兽医学院继续努力当好守护健康的孺子牛、创新攻坚的拓荒牛、艰苦奋斗的老黄牛,不断提升适应新发展格局需要的创新服务能力,以勇毅奋斗走过漫漫征途,为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守护养殖业健康发展、服务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云发布】全年提供1200万吨化肥产品 云天化集团2022年实现营收965亿元
·【云发布】2022年营收1961.92亿元 云投集团进入《财富》世界500强
·【云发布】资产规模达1.28万亿元 云南农信成为全省首家存款“破万亿”金融机构
·【云发布】上榜2022中国煤炭企业50强 云煤集团去年营收250.64亿元
·【云发布】锡、铟资源储量全球第一 云南锡业集团2022年营业总收入672.47亿元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