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站颜华认为,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运动者在运动时眼保护意识普遍比较薄弱。目前,仅有9.4%运动相关眼损伤患者运动时佩戴了眼防护设备,也就是说只要做好眼部防护,约90%运动相关眼损伤是可以避免的。
葛坚认为,有研究显示,户外活动可以让近视的发生率降低9.5个百分点,因此没有近视的孩子可多到户外运动预防近视,已经近视的孩子进行户外运动可以延缓近视的发展,但并不能治疗近视。
张铭志表示半岛全站,把人工智能应用在培训当中,我们希望使偏远地区的医生也能获得同质化、规范化培训机会。
11月23日至25日,“第三届岭南眼科论坛暨粤港澳大湾区眼科医师联盟高峰论坛”在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举行,来自粤港澳地区近40位知名眼科专家学者,从学术研究、临床实践、案例分析等多角度对近几年医学研究取得的成果予以分享和深入探讨。
此外,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蔡司培训中心第十三届白内障手术学习班、2018年广东省继续医学教育《眼外伤的诊治进展》及《青年医师白内障手术培训经验交流》学习班同时举行,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眼科医疗技术水平贡献智慧和力量。
这个课题源起于两年前的一次医学年会。天津医科大学校长、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外伤学组组长颜华教授告诉笔者,两年前,在一次医学年会上,他邀请到香港中文大学眼科研究中心主任、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院长彭智培教授。“彭老师做科学研究非常扎实,一定要把问题搞透,在业内鼎鼎有名。”当时经彭教授建议,颜华开始体育运动相关眼损伤的课题研究。按照计划,他会对天津所有运动员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通过筛查建立眼视光健康档案。
“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其损伤部位与运动项目以及专项技术特点有关。眼外伤似乎都是偶发,近年来随着运动人群的增加,仅就天津的研究数据,运动相关眼损伤已经占全部眼外伤的13%。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运动者在运动时眼保护意识普遍比较薄弱。”
目前,仅有9.4%运动相关眼损伤患者运动时佩戴了眼防护设备,也就是说只要做好眼部防护,约90%运动相关眼损伤是可以避免的。
据了解,根据眼外伤风险高低,运动被分为低、中、高风险三类:低风险运动主要包括田径、游泳、体操和自行车等;中风险运动主要有棒球、曲棍球、篮球、足球、网球、击剑、高尔夫等;高风险运动主要有拳击、摔跤、武术等。
而根据对1000多例运动员的眼外伤发生原因进行研究分析显示,因为球类运动眼受伤的人数最多,颜华表示,“随着研究案例的不断增加,这些数据随时变化,还不是最终的研究结果。但受伤后,仅有2/3的人员立即前往就医,这样的数据让人担忧。”颜华强调,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将极大挽救患者视力,改善情况。
研究显示,目前筛查的运动员中,近视的人数占75%,这个数据及现象引起颜华的极大兴趣,他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深入研究。
爱运动的人反而近视发生率更高吗?在论坛现场,针对颜华教授的研究所得数据,广东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粤港澳大湾区眼科医师联盟主席葛坚教授临时撤换了演讲题目,与在场专家学者一起探讨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及防控。
葛坚介绍,近年来,全球近视发生率都在增加,原因很明显,就是每个人看屏幕的时间增加了,这是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此前,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就提出: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
并且制定了“到2030年,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5%以上的目标”,葛坚说道。
《方案》还提到,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让孩子在户外有阳光的情况下度过更多时间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要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半岛全站,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使其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已患近视的孩子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减轻课外学习负担等。
根据中山大学眼科中心10年100万验光配镜数据分析显示,5到10岁是儿童近视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葛坚表示,“这就可以回答颜华教授的问题,案例中的运动员可能原本就已发生近视。同时有研究显示,户外活动可以让近视的发生率降低9.5个百分点,因此没有近视的孩子可多到户外运动预防近视,已经近视的孩子进行户外运动可以延缓近视的发展,但并不能治疗近视。”
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作为教育部认定的眼科学博士授予单位,中国白内障培训学校、全国ICO(国际眼科医师)考点、广东省眼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和广东省白内障区域性防盲培训基地,一直把眼科医师规范培训、培养高水平临床医师、提高医疗质量作为该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9月,由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临床团队与宣视医疗科技团队共同研发的Fundus Guardian眼底卫士AI系统正式上线公测,除了识别眼底病变,该系统还用于规范化培训。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常务副院长张铭志表示,“把人工智能应用在培训当中,我们希望能助力解决北上广医院的医生和偏远地区医院的医生的水平差异化问题半岛全站。”
据了解,技术人员从临床应用考虑,致力于开发可同时识别多种眼底疾病、符合临床实际应用的全病变分类方法,同时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全病变自动识别平台半岛全站,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快速辨别出疾病的典型体征。
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研发团队潜心研发,采集了超过20万眼底照片,涵盖37个不同类型的病变种类。通过模型可视化技术,AI系统能够广泛应用于基层医生和年轻医生的规范化教学培训半岛全站。
“以新生儿视网膜病变来说,刚毕业的医学院学生经过该系统的多次培训,最终可达到与专家相近的‘阅片’水平和疾病的诊断率,这就得以实现使眼科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偏远地区医院基层医生和年轻医生,也能便捷地获得同质化、规范化培训机会,借助人工智能的智慧达到帮助基层医生快速成长的目的。”张铭志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