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站原标题:中国政促会医学教育科研分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在京召开
2023年6月10日,“赋能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助推医学科技自立自强”——中国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医学教育科研分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在协和医学院壹号礼堂召开。中国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世东宣读《关于同意召开中国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医学教育科研分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的批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校长姚建红从分会宗旨与目的、责任与使命、筹备与进展、架构与会员四方面介绍医学教育科研分会成立筹备工作情况半岛全站。分会筹备组坚持覆盖全面、突出重点、注重专业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的医学院校、医院等卫生健康教育、科研机构中发展会员单位。
经选举,姚建红同志当选中国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医学教育科研分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王珂同志等13人当选副会长,于林勇同志等70人当选常务理事。经大会审议通过,刘欢同志当选秘书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直属机关党委书记,中国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会长于学军,医学教育科研分会当选会长姚建红共同登台揭牌,庆祝医学教育科研分会正式成立。
于学军同志及中国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建立为医学教育科研分会当选会长、副会长颁发聘书。
于学军副主任、杨建立常务副书记为医学教育科研分会当选会长、副会长颁发聘书
于学军副主任、杨建立常务副书记为医学教育科研分会当选会长、副会长颁发聘书
中国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委属委管医院分会会长、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党委书记李正赤代表兄弟分会对医学教育科研分会成立表示祝贺,提出医学人才培养、医学科技创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医学教育科研分会各理事单位要勇作主力军、排头兵,携手为医学教育、科研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医学教育科研分会当选会长姚建红在发言中表示,分会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对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工作的要求,着力推进医学卫生健康领域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分会各理事单位履职尽责、多做实事,团结各方面力量,为实现医学教育科研系统思政工作水平和能力提升而不懈奋斗。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视频致辞,指出医学以自然科学和技术、社会科学与方法、人文学科与文化等为基础,与思政工作交叉融合、紧密联系。医学教育科研分会成立对推动医学卫生健康领域,特别是医学教育、科研领域思政工作开展意义重大,希望分会能够做到脚踏实地、不骛虚声,力争为各会员单位创设专业化、创新化的交流平台。
于学军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工作承担着为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和高水平科技支撑的职责使命,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乎国家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健康根基。医学教育科研分会成立,有助于发挥医学教育科研领域思政工作协同作用,推进医学教育科研领域思政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为医学教育科研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于学军同志对医学教育科研分会下一步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准确把握医学教育科研分会职责定位,强化责任担当;二是充分发挥独特优势,推动医学教育、医学科研领域思政工作守正创新发展;三是突出工作重点,切实增强医学教育科研分会的生机活力半岛全站,助力汇聚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伟力,夯实医学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下午,医学教育科研分会首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医学科学院第七期《由心讲堂》召开。年会以“夯实医学教育根基,助推医学研究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特别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王松灵,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丛斌、詹启敏作为主讲嘉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德培以“面向生命健康,科学探索创新”为题,以“大卫生”“大健康”内涵为切入点,详细阐述系统科学思维方式及方法论,强调要以健康促进和临床需求为导向,将医学问题转化成科学问题,再将科学问题细化分解、逐一解决,指出开展系统深入的基础研究有助于理论及方法创新。
刘德培院士提出,要将研究成果有针对性地转化到健康促进和临床应用中,做到“促防诊控治康”六位一体、整体布局,突出以人民生命健康为中心的价值导向,锚定创新基点、坚定科研目标,助力卫生健康事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切实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贺福初以“π-HuB国际大科学计划的使命:从精准医学走向智慧医学”为题,围绕从宏观到微观生命的认知、精准医学、智慧医学等话题作学术报告。报告生动展示“人体蛋白质组导航计划”背景、战略意义、实施方案、发展目标及对人类解读生命密码可能形成的帮助等。
贺福初院士指出,大科学计划是强国的重要引擎。该计划的愿景是共同探索人类未知前沿,人体蛋白质组谱系及其构成原理、演变规律,系统阐释人类发育半岛全站、衰老及重大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并依此制定覆盖人类生命期的精准防控、诊治、康养策略,开创智慧医学新范式,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詹启敏以“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为题,深刻揭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面临的重大挑战,明确医学进步的两大特征:科技创新和学科交叉,并提出健康中国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要以促进健康、疾病诊疗及消除为中心。
詹启敏院士提出,要转变培养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在学科布局、队伍建设、资源配置方面注重交叉、融合半岛全站,并以医科与工科为例,提出医学技术作为医工交叉学科,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深化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合作,以更好地服务于全生命期、健康全过程。要健全完善培养机制,创新培养模式,注重战略眼光和国际视野训练,力争培养一批“专业优、基础厚、通识宽、后劲足、科研强、国际化、素质高”的卓越医学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丛斌以“医学研究范式转变”为题,由125个科学问题带来的思考引入科学研究范式概念,系统阐述医学研究范式转变的迫切性、研究思路及方案。丛斌院士指出,目前医学对人类整体生命活动规律的认知仍然停留在局部或碎片层面,现有的医学技术无法清晰解释许多疾病的本质,更不能深层次地揭示生命本质的基础科学问题。
丛斌院士认为,当代医学亟待建立科学研究新范式——数据密集驱动,即以数据智能驱动研究,通过创新算法、建立模型,多学科交叉解决科学问题、发现相关知识和规律的研究范式,并通过新的科学范式,系统刻画人体数字生命运行系统,探究致病机制、精确疾病诊疗,有效开展疾病预防、指导保健实践,最终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王松灵以“加快构建健康中国需求的中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为题半岛全站,从国家政策、我国当前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现状出发,分析当前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临床医学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有关建议,如加快实施一体化临床医学生培养体系,形成推进医学院校规范化建设的系统工作机制,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专科医师培训制度,探索复合型高水平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及学位机制等。
王松灵院士指出,医学教育学位体制复杂,亟待进一步统一优化,并通过尽快建立高水平、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开拓医学教育创新模式,构建科学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
五位院士的报告聚焦主题,深刻阐释医学发展、健康模式转变等前沿热点话题,既有宏观战略指导,又有具体对策建议,在场听众反响热烈。
大会最后,姚建红书记对五位院士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感谢,并指出医学发展的关键是医学教育、科研进步,推动医学教育、科研发展是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方针,其中方法、理论、技术和策略发展尤为重要。作为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工作者,要牢牢坚持“四个面向”,特别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牢牢把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新机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