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站本报讯 (记者王青云)近日,新冠肺炎中医医案类专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医案精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临证护理案例精选》正式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闫树江,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国医大师晁恩祥,人民卫生出版社副总编辑朱双龙,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6月6日在京举行的新书首发式。
这两部专著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副组长张忠德和国家中医医疗队广东团队领队、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邹旭主编,收集了在武汉市多家医院隔离病区近60天的工作资料,通过选取包含轻症、重症、危重症和恢复期等不同阶段,覆盖合并症、死亡病例等不同类型的60个案例,记录了中医团队的诊治过程和中医方药的灵活运用,介绍了配合使用的各种中医特色疗法,并且在每种疗法后附上了清晰详实的操作视频,具有较强的临床指导性。目前,这两本专著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并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闫树江向参与该书编写的全体医护人员表示了祝贺。他指出,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面前,4900余名中医医务人员白衣执甲半岛全站、逆行湖北,发挥了中医药应有的作用。张忠德教授带领的医疗团队不但在救治患者上取得显著成效,而且组织援鄂医疗队员及时总结整理治疗经验,做了一份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张忠德介绍,专著不仅如实记录了中医面对新冠肺炎的思辨和跟踪过程,而且侧面生动展示了4万多名援鄂医护人员、4千多名中医同道逆行抗疫的感人画面。
本报讯(记者黄 蓓)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并印发《公立中医医院章程范本》,指导各地科学有序推进公立中医医院章程制定工作,建立健全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章程范本将《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等、法律法规对中医医院的相关要求,融入到医院内部治理体系等各个环节,进一步突出和强化中医医院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
根据章程范本,公立中医医院章程分为总则、医院外部治理体系、医院内部治理体系、医院员工、运行管理和附则六个部分,突出强调了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在中医医院功能定位、各项核心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中体现中医药特色、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等方面内容,做出了示范阐述。
章程范本明确,公立中医医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医院党委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融入医院治理各环节,使党建工作要求得到充分落实,突出医院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的制度建设要求。
章程范本明确了中医医院的功能定位。公立中医医院需承担临床医疗、医学教育、医学科研、预防保健等任务;三级中医医院以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中医诊疗服务和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门诊诊疗服务等中医药服务为主;二级中医医院以提供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诊疗等中医药服务为主,同时负责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
公立中医医院义务方面,章程范本明确,医院贯彻落实新时期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公益性,强化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注重在疾病治疗、预防和康复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推动医院各方面工作健康发展。
根据章程范本,医疗质量、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运营效率等被列入医院科室(部门)绩效考核主要内容,不设定创收等经济指标。薪酬分配方面,章程范本明确,落实“两个允许”的要求,合理确定医院薪酬水平。医务人员个人薪酬不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
本报讯 (记者李 娜)日前,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计划》),要求进一步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首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其中明确要求提升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到2022年年底前组织编制50种传染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完善中西医联合救治机制。
《计划》从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强化公共卫生科技和人才支撑、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加强党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等七大方面入手,着力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推动建立体系健全、权责清晰、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在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方面,《计划》提出要不断构建完善医防融合机制,同时提升重大疫情救治能力。北京市中医局将同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市医管中心等单位加强负压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建设,重点扩大市级呼吸疾病和传染病医院负压病房规模。2022年全市负压病房增至700间(负压重症监护病房不少于150间),其中地坛医院、佑安医院等医院负压病房累计提高至300间,其他市级综合性医院不少于160间,区级医院不少于160间,确保每个区不少于10间。
《计划》明确要求提升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并于2022年年底前完成相应目标。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对重大疫情的防治能力,根据气候季节变化和疾病流行特点推广20种中医治未病服务方案,适时提出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儿童以及有慢性基础病等重点人群不同的预防方。挖掘整理经典中医药预防、救治、康复药方半岛全站,推进中医药技术储备和研发生产,推动临床创新成果产出。坚持中西医并重,组织编制50种传染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完善中西医联合救治机制。
要提升中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与院内感染控制能力,健全中医医疗机构院内感染防控体系,加强急诊科和感染疾病科建设;建立传染病定点医院对中医医疗机构常态化的院感防控指导机制,以及中医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人员定期到传染病定点医院轮训培养制度,全面提升中医医疗机构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能力和水平半岛全站。
《计划》还对其他六大方面明确责任细分和规划要求,在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方面,要求通过健全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完善基层公共卫生预防控制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工作等措施,全面提高首都市民科学和健康素养。同时通过完善科研攻关体系、深化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加强人才培养等工作强化公共卫生科技和人才支撑。2020年起,北京市将出台《北京市中医药条例》等文件条例,同时加强对卫生健康领域法治建设及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对照发现不足,及时修改完善,促进依法防疫。
《计划》明确北京市委、市政府将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督导评估、投入保障、教育宣传等方式,保障通知实施质量半岛全站。力争到2022年实现市半岛全站、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显著加强;推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址建设,覆盖城乡、灵敏高效的预防控制体系更加完善;统一指挥、运转协调的应急处置体系更加顺畅;全市医疗救治和保障体系更加成熟;科技和人才支撑体系更加稳固,法治和物资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随着全国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广东省中医药局主动作为,发挥中医药抗疫特色优势,积极落实打造一支“实战型、高效型、服务型、活力型、发展型”的中医药人才精兵要求,通过提供强力人才支撑,建立抗击疫情长效机制。
强化中医药人才传承发展,是广东建设“高效型”人才队伍,增强传染病防控救治能力的抓手所在。
广东是岭南中医学术流派的重要发源和传承地。在此次疫情中,岭南中医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都发挥了巨大的优势作用。一直以来,广东省依托岭南中医学术流派传承重点研究室,开展岭南地区主要病邪研究,深化对湿邪、火热等致病节气规律和证候表现规律的认识,提升广东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与学术研究水平,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一批高水平中医药防疫专业人才。同时,通过深入整理、继承、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实践)经验,推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加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相关的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培养一批熟悉重大传染病救治的中医药继承与创新人才。
下一步,广东将继续加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中医传染病学、温病学、中医预防医学、中医急诊学等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学科建设,平战结合,练就一支临床与研究相结合的“高效型”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人才队伍,进一步提升应对传染病防控救治能力。
同时,广东省长期推进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加强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和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常驻综合医院的高素质“实战型”中医药人才队伍,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救治能力。
广东省出台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专项推进行动方案,近3年来省级财政配套800万元专项资金实施该方案,目前,全省综合医院中医科总床位数已达9391张,占全省中医床位总数的12.9%。综合医院完善中西医结合工作机制,组建中西医结合多学科诊疗团队,细化中医药参与重大疑难疾病诊疗的具体环节和施治方法,构建中西协作、优势互补、特色明显、效果显著的医疗模式。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广东省30家省级定点收治医院中有11家是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多家省级先进单位,各收治医院的中医药团队第一时间参与到临床救治第一线,成为广东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防控救治的重要力量。
此外,近年来广东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打造“活力型”人才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财政厅已先后投入8020万元开展广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广东省中医药局也持续投入150万元支持两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的建设工作。强有力的经济支撑,激活了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活力”与发展“潜力”,一批批中医药杰出技术骨干正茁壮成长。
基层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第一线,基层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沃土所在,为织密基层疫情防控网,广东省中医药局进一步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批“服务型”队伍守卫基层防线年,广东省启动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省内17家三甲中医医院与21家县级中医医院正式“结对子”,签订“组团式”帮扶协议,优质中医药人才资源向欠发达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推动了公共卫生中医药人才资源下沉,基层中医药卫生力量配备、基层中医药卫生队伍也得到优化与充实。
今年4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到2022年,广东省将实现全省地级以上市三级中医医院全覆盖、县办中医医院全覆盖,30万以上常住人口县二甲中医医院全覆盖、村(社区)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全省每千常住人口中医医疗床位数达到0.70张、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50人。(李娜)
广东省民间传统中医药学研究会是经广东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省级中医药学会,是广东省唯一一个服务基层中医和民间中医的中医药学会。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