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站原标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就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4月13日(周四)15时,在国家卫生健康委2号楼新闻发布厅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也是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新闻发布会的首场。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2023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会议提出,要把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这项工作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的重点。围绕落实这项重点任务,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引领行业发展;增强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兜住兜牢底线;全面加强基层卫生健康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和专科建设,增加优质服务供给。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医疗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我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近年来,我们国家在开展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请问一下,这两项工作的进展如何?下一步有哪些规划布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和建设工作。“十二五”以来,国务院在近3个卫生事业发展和医疗卫生体系五年规划中都作出设置“双中心”的工作安排。目前,“双中心”设置和建设工作已写入《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并纳入国务院出台的专项“十四五”规划。截至目前,我委已按程序设置13个专业类别国家医学中心和儿童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同时,我委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医疗资源薄弱的地区分四批批复了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
经过多年努力,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调动聚合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多方面力量,深入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影响人民健康的长期性、全局性医学问题,产出了一批具有开创性的临床研究成果,仅2022年,双中心就开展国际、国内首创和领先技术372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实施的以来,有1400余项诊疗技术平移至输入省份,填补了300多项省域医疗技术空白,相关省份跨省就医人数明显下降。
一是坚持规划在前。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的主要健康问题为导向,结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研究制订未来5年国家医疗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带动优质医疗资源定向流动,推动解决区域间优质医疗资源部平衡的结构性矛盾。
二是坚持择优设置。依托基础条件好、医疗技术先进、服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医院,根据规划,以达到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的医院为主体,择优设置成为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三是坚持跟踪问效。通过建立“揭榜挂帅”“赛马”等工作机制,引导已设置双中心落实功能定位,发挥双中心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方面重要作用。组织对双中心的组织管理、运行发展、任务完成等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动态调整。
同时,我们也将继续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持续推动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区域间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谢谢。
据了解,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医院,还有组团式帮扶工作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请问,通过持续的帮扶,目前我国县医院能力建设基本情况如何?未来如何提高对口帮扶的实际效果,真正做到医疗资源下沉?谢谢。
谢谢您对县医院的关心。长期以来,我委通过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等工作,引导城市优质资源下沉,持续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截至2022年底,87.7%的县医院达到了二级医院能力,45.6%的县医院达到了三级医院能力,全国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县医院是县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纽带。我委将持续推动县医院综合能力,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更好地向县域下沉,不断满足县域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一是继续开展城乡对口支援,推动人才下沉。组织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每年派驻至少5名医院管理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人连续驻点帮扶不少于6个月,保证受援医院全年均有派驻人员驻点帮扶。组织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每县每批次派驻5-7人,每人帮扶时间至少1年,鼓励表现优秀且有意愿的医疗人才延长帮扶时间或留在帮扶地工作。同时,采取“师傅带徒弟”“团队带团队”等方式,帮助受援医院培养综合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二是加强专科能力建设,推动技术下沉。要求支援医院根据受援医院情况,帮助受援医院拓展服务范围,增加诊疗科目,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提升外转率高、就医需求较大的常见病半岛全站、多发病诊疗能力。加强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危重症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提升受援医院急症患者抢救等能力。
三是运用托管等方式,推动管理下沉。指导支援医院采取委托经营管理、组建医疗联合体等方式,由派驻人员担任受援县级医院院长或副院长、科室主任,建立紧密的上下联动机制。帮助受援医院优化管理架构,完善规章制度,健全绩效评价与薪酬分配体系,提高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通过以上举措,力争到2025年,对于常住人口超过5万人的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力争达到二级甲等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对于常驻人口不足5万人的县,力争有1所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或者通过城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托管、医联体建设、远程医疗服务等多种方式,满足县域居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为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打下坚实基础。谢谢!
我们知道当前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与群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在患者流出多、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表现更加明显,那么如何发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引领辐射作用,真正带动基层防病治病能力的提升?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重点在于发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基层防病治病能力提升。根据《国家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中国心血管疾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且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仍处于上升态势,阜外医院作为“国家队”,在不同层面,积极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作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一是,同时支持三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探索建立了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通过信息系统同源化半岛全站、医疗质量同质化、人才培养同育化、平台资源共享化等手段实现了总院学科体系、医疗质控体系、运营管理模式向区域医疗中心的整体平移。二是,面向市、县基层医院,开展专科技术协作及医联体建设。以技术培训为抓手,重点抓好人才团队培养与技术普及。从心血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提升、科研合作等多方面,分级、分类开展帮扶工作,形式涵盖理论教学、病例讨论、手术指导、“阜外日”出诊、带教查房、来院进修等多种形式,帮助当地医生提升心血管治疗水平。借助互联网+健康医疗,优化整合现有资源,搭建了“阜外医院心血管技术协作云平台”,进一步拓宽了帮扶维度、深化帮扶力度。三是,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以国家级政府委托项目为抓手,提升基层诊疗能力。举一个例子,我们将互联网+智慧医疗作为医疗资源配置的突破手段,将大医院、大专家的诊疗经验做成基层医生学得会、用得上的智能辅助工具,辅助与培训基层医生,以提高基层服务能力。
一是,坚定“同质化”发展方向,强化对三个建设项目年度规划制定的指导和参与,避免陷入“省内同质化”的惯性运转,这是指帮扶医院不仅仅能达到其所在省市的要求,还要达到国家医学中心的建设要求。二是,对标《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国家对云阜、华中、深圳阜外建设方案要点的要求、以及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客观分析,理清差距,迎头赶上。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关爱与激励人才,分批次、分类别地推进人才培养,提升软实力,切实提升所在区域的心血管病防治能力。谢谢。
我们关注到在“十四五”国家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划中提出,将实施临床重点专科的“百千万工程”,请问这项工作目前进展如何?下一步我们将有哪些安排?谢谢。
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卫健委结合既往的工作经验和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十四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规划,提出实施临床重点专科“百千万工程”。截至去年年底,中央财政已经累计投入资金25.4亿元,在全国支持了50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此外,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委属(管)医院已经设定的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自筹资金、自主申报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达到102个。同时,各地财政也积极投入,共投入70多亿元,支持了465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和10631个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相关项目目前都在有序建设中,有些项目已经产生了比较好的项目建设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临床重点专科“百千万”工程,指导各地按照“搭平台、建载体、促整合”的思路,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重点支持各地加强心血管外科、产科、骨科、麻醉、儿科、精神、病理等群众就医需求较高的专科,补齐专科资源短板,完成预期建设任务。
同时,我们也将按照“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在建项目管理。
一是提升医疗技术能力。大力扶持包括传统内镜治疗、宫腹腔镜治疗、介入治疗、局部微创治疗等微创技术发展,加强临床诊疗技术创新、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争取在再生医学、精准医疗、生物医学新技术等前沿热点领域取得突破。
二是优化医疗服务模式。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建立专病联合诊治的有效模式,推广多学科诊疗、加速康复、中西医结合等诊疗模式,争取在手术机器人、3D打印、新医学材料应用半岛全站、计算机智能辅助诊疗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三是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将医疗质量安全作为专科能力建设的核心,以医疗质量安全情况为循证依据,采用科学管理工具开展针对性改进。
四是建设专科人才队伍。注重医学交叉领域、再生医学、中西医结合等复合型创新团队建设,在病理、儿科、精神等薄弱专业重点加强临床应用型人才培养。谢谢。
近期,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有关城市医疗集团的政策文件,请问城市医疗集团和之前的医联体建设是什么关系?我们也了解到,一些地区的城市医疗集团还相对松散,请问下一步会如何更好地来推进这方面的工作呢?谢谢。
2015年和2017年国务院分别对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当中提到医联体有四种模式,这四种模式针对不同的地域,分别针对城市地区、县域、跨区域以及边远地区,在城市建设城市医疗集团。你提到的城市医疗集团是医联体其中一个模式。在县域建立县域医疗共同体,跨区域建立专科联盟,在边远贫困地区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这四种模式都是医联体的一种方式。
我委认线个城市开展了城市医疗联合体的建设试点工作,2020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对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管理进行了规范。
目前,全国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我们正在全国遴选试点城市,今年将通过点上的突破,总结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要做好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关键是要做好几个环节的工作,我们将继续发力。
一是构建城市网格化医疗服务新体系,统筹区域内医疗资源,科学合理网格化布局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来推动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是形成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新模式,新模式的主要体现就是一体化管理,以一体化管理为基础,推动医疗、运营、信息管理一体化,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
三是构建分级诊疗的新格局,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建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机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
四是建立激励约束的新机制,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加强以结果为导向,形成可持续的运行机制。谢谢。
近年来,许多高水平的公立医院都发展了分院区,客观上可以给群众看病就医提供便利,但是如何避免无序扩张,国家有哪些措施规范公立医院的多院区发展?谢谢。
公立医院发展“一院多区”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施路径。2022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公立医院多院区发展进行了总体部署,引导高水平的公立医院在控制单体规模的基础上,适度发展多院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同时提升重大疫情救治能力。
一是在规划布局方面,我们指导各地综合考虑本地区的发展、群众需求和现有医疗情况等因素,统筹规划医疗资源布局,重点向医疗服务薄弱、群众医疗需求较大的地区发展分院区,就是明确在哪里可以办分院区,来提高整体的服务能力。同时,合理控制分院区的数量,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另外,我们要求各分院区要符合相应级别、类别医院的基本标准,提前做好人才的储备,保障分院区的专业技术力量,避免出现摊薄、稀释优质医疗资源问题。
二是在设立条件方面,在设立分院公立医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要求是三级甲等公立医院。第二,要求医院在病床使用持续超过90%这种高位运行下,平均住院日处于全国同类别医院的10%。也就是工作效率很高,但床位数量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第三,住院病人的疑难程度(CMI值)排名为所在省份同类别医院的前10%,就是医院要落实以收治疑难危重症为主的功能定位。第四,现有院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级连续三年要在A+以上,专科医院绩效考核等级要在A以上。最后,就是要求近三年来医院没有发生重大的医疗安全事件和严重的行风问题。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医院才可以设置分院区。
三是在功能定位方面。明确以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在医疗资源薄弱的地区、城市新区,主要发展综合性分院区,满足当地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在医疗资源有一定基础的区域,主要发展具有特色的专病、专科中心等分院区,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就医需求。鼓励公立医院在分院区布局优势学科群,探索以重要系统、重点器官、重大疾病为核心的中心化建设发展模式,推动学科融合发展。
四是在平急结合方面。强调在分院区预留可拓展空间,加强呼吸、重症、感染性疾病等科室的建设,强化标准化发热门诊、独立设置感染性疾病病区建设,在出现重大疫情时,能够迅速进行功能转换。
五是管理机制方面。实行一体化、同质化管理。在行政管理上,将多个院区作为一个整体,实行人、财、物的统一管理和调配。在医疗质量管理上,建立内部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统一各院区的医疗服务流程和标准,推动服务质量同质化。谢谢。
信息技术发展,给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赋予了更多形式,其中包括了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请问信息技术在医疗资源扩容中有哪些应用场景?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谢谢半岛全站。
非常感谢你的提问。信息化建设是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从阜外经验看,我们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信息技术发挥作用:
一是推动智慧医院建设。我院致力于将医院管理的目标、理念、制度融入到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技术进一步做实、做细、做快医院各项管理工作。例如在智慧医疗方面,我们医院建立了基于客观真实数据的医疗核心制度落实闭环监测平台,综合提升了医疗风险防范能力。从今年核心技术闭环监测平台上线以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通过采取重点时间节点的弹窗提醒、关键环节的系统强限等强化管理手段,医院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符合率从94.55%提升至99.96%;护士静脉采血操作的规范率提升到了97.64%。在智慧服务方面,我们从诊前、诊中、诊后全链条服务入手,建成了一体化的服务体系,目前互联网诊疗服务量约占门诊量的15%。其中有一部分长期在门诊开药的病人,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几乎可以不用到医院来。通过配送系统在家里上网开处方,药品就能直接配送到家,方便病人就医。在智慧管理方面,探索创建覆盖全部职能领域的客观数据成本效益评价体系,全面深化人、财、物信息化建设。
二是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探索建立基层慢病防控新形式。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我院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方面的探索和应用,例如我们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了综合智能高血压管理平台,把专家共识和临床指南转化为指导医生的知识系统,为基层医生赋能,提供个性化、本地化的药物治疗方案智能推荐,在诊断、转诊、检查、生活方式等方面给出指导性建议,打造成规范高效的慢病管理模式。从而提升基层医生用药推荐遵从率、提高高血压控制达标率。此外,我们还借助信息技术,在康复指导、健康教育、远程跟踪随访、用药监测、全周期生活方式行为管理以及线上问诊等方面持续构建疾病管理矩阵体系,进一步助推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布局。
以后阜外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结合临床经验和信息化载体的现状,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一是持续提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持续提升医疗质量,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增强智能化支持能力,完善医院的智慧化建设。二是持续拓展患者互联网服务范围,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应用。三是持续加强网络安全建设,进一步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体系,降低安全风险,持续加强安全管控。谢谢。
刚才发言人也介绍了,4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了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请问今年卫生健康工作有没有哪些大的部署安排?这些工作又将如何落地落实?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也关系着今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的方向和目标。下面我作一个简要介绍。
一是科学、精准、高效做好新冠“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工作。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强化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进一步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救治体系,继续加强医疗物资保障,持续推进新冠疫苗接种。
二是突出医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实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开展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推进完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运行机制、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运行机制、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机制。
三是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的设置和建设。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体系,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的主题活动。巩固健康扶贫成果,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加强基层卫生的健康管理。完善平急结合、快速反应的医疗应急体系,提升短缺药品的供应保障能力。
四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中国行动。高质量推进卫生城镇创建和健康城镇建设,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扎实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促进慢性病防、治、康、管、保融合发展,加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实施国民营养计划与合理膳食行动,深化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
五是筑牢公共卫生防护网。积极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发展,着力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统筹重点传染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工作。
六是持续做好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完善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实施老年心理关爱、口腔健康、营养改善、痴呆防治四项行动。深入实施母婴安全半岛全站、健康儿童、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等行动计划。
七是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面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建设。
八是强化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支撑保障。加快推动重点法律的修订工作,系统推进卫生健康领域的科研攻关,加强基层和紧缺人才培养,加强平安医院建设和医疗行业综合监督,深化卫生健康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
同时,我们将按照党中央部署,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加强调查研究,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现场提问环节就到这里。今天的发布会,我们聚焦了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的主题,从宏观政策和具体实践层面回答了大家关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