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站1月19日,由健康报社组织评选的2021年度中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和国际十大医学科技新闻揭晓。
自2015年起,健康报社已连续7年完成了国内、国际“双十大”医学科技新闻评选。本次医学科技新闻评选采用数据检索和专家学者讨论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设置初筛、初评和终评环节。来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中医药、药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担任评选顾问。爱思唯尔公司和北京协和医学院为本次评选提供技术支持。
法国第戎大学的研究小组使用包括法国所有住院患者出院小结的法国国家管理数据库,进行了一项全国性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发现,需要住院治疗的新冠肺炎和季节性流感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研究结果发表在《柳叶刀·呼吸病学》上。
研究显示,与流感患者相比,新冠肺炎入院患者更常发生急性呼吸衰竭、肺栓塞、感染性休克和出血性卒中,但较少发生心肌梗死或房颤。新冠肺炎患者的住院死亡率高于流感患者。在住院患者中,新冠肺炎组的儿童患者(<18岁)比例低于流感组。
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5岁以下患者,新冠肺炎组需要重症监护支持的比例高于流感组。在青少年组(11~17岁)中,新冠肺炎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比流感高10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儿童新冠肺炎患者住院率低于流感,但其住院死亡率更高。除此之外,研究者还强调,对新冠肺炎采取适当预防措施的重要性,以及开发特异性疫苗和治疗方法的必要性。
上榜理由:新冠病毒是一种具有流感病毒特征的冠状病毒。新冠肺炎是否具有流感化趋势,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必须要准确把握和理解的重要科学问题。本研究为该问题提供了证据。
随着新冠病毒变异株的出现,强效抗新冠病毒药物成为在新冠大流行关键时刻对抗新冠肺炎疫情的新工具,并有望使有高风险进展为严重新冠肺炎患者更容易获得抗病毒治疗。
其中,默克公司的Molnupiravir可将未接种疫苗的高风险个体的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30%;辉瑞公司的Paxlovid可减少新冠肺炎患者89%的住院率。
英国于2021年11月授权使用Molnupiravir,使其成为全球第一个用于治疗新冠肺炎的口服抗病毒药物。Paxlovid也于2021年12月底获得美国紧急使用授权,用于治疗新冠肺炎轻至中症成人和12岁及以上儿童,以及具有较高重症风险的人群。
上榜理由:新冠肺炎的抗病毒治疗一直是个空白领域。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的研发成功,为防治新冠肺炎提供了新“利器”,也为相关领域的其他新药研发提供了经验。
美国麻省总医院研究团队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上报告了一种便携式脑部磁共振(MRI)扫描仪原型机的设计和测试结果。这种扫描仪采用了小型、轻便的永久性稀土金属磁铁和内置读出磁场梯度。
新型扫描仪可产生最小的杂散磁场,且无须低温制冷,也无须外部电源供电。内置的磁场梯度不仅降低了对大功率梯度驱动器的依赖,也降低了功率和冷却方面的总体要求和噪声影响。在健康成年志愿者中,扫描仪可产生T1加权、T2加权和质子密度加权的脑部图像。研究人员表示,随着该技术的进一步开发,未来可为患者提供真正的即时护理、床旁脑部成像。新仪器也能在那些无法使用MRI的偏远地区进行应用。
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牵头的国际研究团队,应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计算了1990—2019年204个国家和地区的卒中发生率、患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和与19个风险因素相关的DALY人群归因分数,并按性别、年龄和世界银行国家收入水平进行分层。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柳叶刀·神经病学》上。
结果显示,2019年,卒中是全球范围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占总死亡人数的11.6%)和第三大死亡和残疾原因(占总DALY的5.7%)。1990—2019年,新发卒中的绝对数量增加70.0%,现患卒中数增加85.0%半岛全站,卒中死亡数增加43.0%,卒中导致的DALY增加32.0%。
研究表明,1990—2019年,每年卒中新发病人数和卒中致死大幅增加,但年龄标准化率显著降低,尤其是70岁以上人群。年龄标准化卒中相关死亡率和DALY率最高的是世界银行低收入组。卒中风险因素增长最快的是体重指数高组。研究提醒,如不紧急实施有效的一级预防策略,全球卒中负担将会继续增加,尤其是在低收入国家。
上榜理由:加强卒中一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内容比较准确、可靠,研究方法合理,对卒中防控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在全球气温上升的情况下,国家自主贡献(NDC)是保护人类健康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
一直以来,关于各国在《巴黎协定》下的气候变化承诺中参与健康工作的证据很少。为此半岛全站,来自英国、德国的几位科学家分析了185个国家提交至联合国《气候改变框架公约》登记处的国家数据集半岛全站,对国家水平因素(如人口数量、国内生产总值、气候相关暴露等)是否与更高程度的健康工作参与相关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NDC中未提及健康的国家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国家,而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则有更高程度的健康关注与参与。研究反映了各国制定NDC的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揭示了不同参与模式与全球气候政治中更广泛的不平等具有相关性。相关结果发表在《柳叶刀·星球健康》上。
上榜理由:《柳叶刀·星球健康》每年推出《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特刊。这是一项由全球120多位顶尖专家参与的国际性多学科合作,主要监测气候变化影响下的人类健康情况,并独立评估各国根据《巴黎协定》作出的承诺的履行情况。上述研究是2021年特刊中的一项。把健康融入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使其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是非常必要的。
城市居住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种环境风险因素,同时也是其他几种精神疾病的风险因素。然而,很少有研究探索精神疾病遗传因素对居住地选择的影响。一项在英国进行的横断面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与留在农村地区的人相比,从农村搬到城市的人患精神分裂症半岛全站、双相情感障碍、厌食症和自闭症谱系障碍的遗传风险更高。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上。
研究者基于英国1931—201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对38.6万例有自我报告或全科医生登记地址史的英国生物样本库受试者进行了多基因风险评分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遗传关联研究等分析。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多种精神疾病的高遗传风险可能影响个体的居住地选择。
上榜理由:本研究提出了一项全新的、具有挑战性的证据:多种精神疾病遗传易感性可能会影响个体对居住地的选择,提升了人们对于精神健康影响因素的认识。
虽然新冠疫苗对新冠肺炎具有很高的有效性,但罕见的突破性感染(指在完成疫苗接种超过14天后,接种者的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病例仍有报告。
在以色列Sheba医疗中心,研究人员通过对出现症状(包括轻度症状)或已知感染暴露的医护人员进行广泛评估来确定突破性感染的相关因素。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对围感染期(检出新冠病毒前1周内)检测过抗体滴度的突破性感染患者与未感染对照者进行匹配和相关滴度分析。结果显示,突破性感染患者在围感染期的中和抗体滴度低于未感染对照者。大多数突破性感染病例为轻度或没有症状,有19%的病例出现持续症状(时间超过6周)。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可能是预测接种者是否会感染新冠病毒的“风向标”。而那些具有更低水平抗体的人,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更大。
研究者强调,该研究不仅是首个将疫苗接种后高水平中和抗体滴度与低突破性感染风险联系起来的真实世界数据,也为使用中和抗体水平预测一个人是否会感染新冠病毒提供了重要依据。
上榜理由:作为接种疫苗的突破性感染信息,该研究结果对于防控新冠肺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研究以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为主的大流行期间,超过1.6万名感染患者的病毒载量数据,以色列理工学院科研团队发现,完全接种BNT162b2疫苗者的突破性感染者毒载量低于未接种疫苗的感染者。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
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保护作用在接种后2个月开始下降,并最终在接种后6个月或更长时间内消失。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还发现,在接种加强疫苗后,BNT162b2疫苗降低突破性感染者病毒载量的作用会恢复。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对于德尔塔变异株,BNT162b2也能降低突破性感染者的传染性,虽然这种保护作用会随时间下降,但至少在第3次接种加强疫苗后,可以暂时恢复。
上榜理由:准确了解疫苗产生的保护力和保护时间,对新冠防控至关重要。本研究在这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21年12月,诺华制药宣布新药Inclisiran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这是一种小分子干扰核糖核酸(siRNA)药物,通过抑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PCSK9)靶点(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和心血管不良结局有关)来发挥作用。PCSK9抑制剂可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和需要进一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成人患者。
目前,在降脂治疗领域,患者的依从性仍是重要议题半岛全站,Inclisiran在此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半年一次给药即可实现长效降脂。
上榜理由:高脂血症不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且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对其治疗措施的研发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治疗高脂血症时,能够提高患者依从性的药物具备较大的优势,值得临床关注和推广。
美国拉霍亚免疫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188例新冠肺炎病例的254份样本中的新冠病毒循环免疫记忆的多个成分,评估了新冠病毒感染后长达8个月的新冠病毒免疫记忆。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研究发表,刺突蛋白的免疫球蛋白G在6个月以上时相对稳定。症状发作后6个月时的刺突蛋白特异性记忆B细胞比1个月时更多。新冠病毒特异性CD4﹢T细胞和CD8﹢T细胞减少,半衰期为3~5个月。通过用整合方式研究抗体、记忆B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对新冠病毒的记忆,研究人员观察到新冠病毒免疫记忆的每个成分表现出不同的动力学。
研究表明,大约95%的研究对象在感染后约6个月保留了免疫记忆。由于循环抗体滴度不能预测T细胞记忆,因此,对新冠病毒抗体的简单血清学测试并不能反映人体对新冠病毒免疫记忆的丰富性和持久性。
上榜理由:新冠疫苗产生的免疫保护,特别是中和性抗体的保护作用,一般维持6个月左右。研究新冠病毒感染产生的自然免疫记忆,对疫苗研发和疫情防控意义重大。
国内医学科技新闻部分,选择知名学术期刊发表的、权威媒体关注的重点成果。对2021年《科学》《自然》《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知名医学学术期刊和各专科被引频次排名前1%的学术论文进行检索,选取《健康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科学网等10多家国内主流媒体和门户网站报道过的,以中国学者为主要完成人的医学科技新闻,共初筛获得115项,经过初评后获得23项新闻列入备选条目。
国际医学科技新闻部分,根据最新发布的Scopus数据库全球出版物表,细化挑选出138个相关领域的3700多本期刊及系列出版物,筛选其中排名前1%的知名期刊,如《细胞》《柳叶刀》《自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进行遴选。遴选标准是2021年发表于上述国际权威期刊的原创性论文,同时采用PlumX综合指标(用于反映社交新闻媒体热度)进行排序。最后,在选出的数千篇文章中,筛选出综合指标排名靠前的研究成果,经初评后获得30项研究成果列入备选条目。
初评环节邀请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爱思唯尔医学事务部等机构专业人员参与。
终评环节特别邀请国内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中医药、药学等不同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评选顾问(名单如下)。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